小弟接觸ETF大約是在剛開始專職約莫一年的2018年,那時靠著被動元件2018年致富列車翻倍再翻倍,若繼續照著以前的槓桿操作,%數差不多,但絕對數字2018那時覺得還要花一點時間適應XD,總而言之跟一些長線強的朋友請教之後開始做資產配置,短線從很高的佔資產比例往下縮,操作心態反而更上一層樓!
當時2018年,爬完文與向朋友請益後,最後決定股債平衡配置,在2018年股債雙漲的環境下也成為了當年績效的來源之一,為小弟的 ETF 配置之路開啟新的一個章節!但未來股債還會雙漲?當然不一定啦,就還必須要每天判斷政經局勢去思考!世事多變!但那一部分就是題外話了!
回到ETF,小弟當初做功課的內容,大概整理如下:
ETF為 Exchange Traded Fund的簡稱,投資於一籃子證券或商品,追蹤特定指數(或商品)的績效表現,且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兼具股票與共同基金的特色,也就是追蹤指數,但是投資人可用「少量金額」就可以參與指數表現。
以目前市場上資產規模最大的 SPDR標普500指數ETF為例(代號為SPY),就是在追蹤S&P 500指數,我們可想像一籃子中有500張股票,我們絕對買不起,但是只要買一張300美元的SPY ETF(受益憑證),就可以投資這些公司,等於用很少的錢去投資一籃子股票。
那麼,ETF跟指數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怎麼追蹤指數?每支ETF都會追蹤指數嗎?
ETF其實有分成很多種,最普遍看到的是追蹤特定指數表現的被動式ETF。
與指數的關係如下圖:
還有哪些ETF呢?
很多衍生性商品或積極主動的買賣策略,也被稱為ETF。除了最常見的被動式ETF之外,目前出現越來越多種奇形怪狀的ETF,包括期貨型ETF、槓桿型ETF或反向型ETF、Smart Beta(從某個指數作為延伸的基礎,又加入不同指標,試圖戰勝市場的指數)、VIX(波動率指數)等等。
相信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0050,小弟也不例外,但小弟做功課的時候除了0050外,也找了其他同性質的ETF來做比較:
*ESG選股:
E:環境(Envionmental) S:社會(Social)G:公司治理(Governance)
*三項財務指標包含每股淨值、稅後淨利與營收成長率
富邦公司治理 00692
簡單來說,富邦公司治理這個ETF就是刪除流動性差的公司、公司治理差的股票及財務表現差的公司,最後加上具備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進去,最後持有100個公司。如同目前其他架上的ETF,一樣會定期審視符合資格的個股,富邦公司治理ETF自指數發布日之隔年起,每年一次(7月)進行成分股審核。
目前富邦公司治理的主要三大產業依序為電子為首、再來金融保險及塑膠工業。
富邦公司治理ETF每年配息兩次,分別在6月、10月,從公司治理100指數的成分股來看,殖利率4%以上的股票大約有5~6成,且就過去幾年配息狀況來比較,現金股利殖利率發放都滿穩定的。
- 是一個追蹤臺灣公司治理100指數的ETF
- 全名:富邦台灣公司治理100基金
- 採取雙軌方式的公司治理評鑑質化與財務指標量化分析,進行指數化投資建構。
- 公司治理評鑑篩選原則:上市公司最近 1 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前20%的股票, 再從中挑選出100檔。
- 費用率較類似追蹤大盤ETF低 (影響長期投資複利效果)
- 十大持股與資產配置:
資料來源:富邦臺灣公司治理100基金 基金投資報告 至2019.10.31
下圖為從106/5/17開始計算之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公司治理(00692)與其連結的母指數之走勢比較,Y軸為報酬率,X軸為時間。
00692,106/5/17上市後開始交易
資料來源:Bloomberg 2019.11.22
下圖為2017/5/17到2019/11/18經由stock-ai統計出之結果,可以看到以下結果,筆者推測就是00692傳產比重較高造成兩檔ETF在統計期間的報酬/風險比例不同。
0050報酬率:29.62% 年化標準差(風險值):13.19%
00692報酬率:30.04% 年化標準差(風險值):9.5%
不過以上講了這麼多,投資00692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 如果台積電急漲時,00692的上漲力道會輸0050。
- 如果看好台灣科技股上漲的力道的話,投資者選擇0050會比00692更能享受到科技股上漲的威力;而投資00692相較之下風險較低,風險低的情況下報酬相對不具爆發性也較為穩定。
- 00692性質上屬於依特定策略因子選股的ETF,報酬率雖有機會贏大盤,但也有機會輸給大盤,端看當年的主要漲什麼類股。
- 目前00692相較0050的成交量是低的,不過可以留意的是,00692的成交量近一個月有明顯成長,日均量達千張以上,投資人不用擔心流動性的問題。
關於文中提到的富邦公司治理(00692)想了解的話可以參考富邦投信的網站
裡面有更詳細的介紹:https://lihi1.com/GLb1A
本文僅以不具標的推薦意圖、投資買賣建議,讀者需審慎評估自身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