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周刊專欄】科技型ETF 小資族積極操作者首選

【非凡周刊專欄】科技型ETF 小資族積極操作者首選的封面圖

全球股市自3月低點反彈以來,已陸續突破歷史新高。

這一波新牛市,主要以科技股來帶動。

只漲科技股是有原因的,因為全球傳統產業仍受封鎖影響,多數公司很難在短時間內復甦,而科技公司卻剛好是產業線上化的受惠族群,不只成功拉起大盤點位,也讓許多科技型ETF受到投資者關注。

目前,台股科技型ETF,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種為市場型,主要追蹤各國科技股指數,比如富邦NASDAQ(00662)、國泰臺韓科技(00735)、國泰北美科技(00770)、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這種ETF幾乎已經買入全球最強的科技產業。

第二種為題材型,主要針對個別科技產業,比如統一FANG+(00757)、元大全球AI(00762)、國泰AI+ROBO(00737)、元大全球未來通訊(00861)、國泰網路資安(00875),對於個別產業看好者,買入這些ETF可以在風險可控下,追逐產業報酬。

對積極操作小資族來說,本金不大也不用怕,因為ETF持股相對多檔,成功分散個股風險,當然,對產業沒有特別研究,純粹看好未來科技動能,市場型的ETF是最好的選擇。

科技型ETF 須謹慎系統性風險

雖然科技股從基本面來看,的確前景看好,這波的反彈皆有基本面的支持,且從盤面角度來看,短線多方架構仍在,向上動能仍強。

不過,市場往往被漲多的產業吸引,卻忽略了全球股市的過熱跡象。

目前台股與美股那指紛紛創歷史新高,經濟與股市逐步脫鉤。投資人在購買股票時認真研究財報,選擇基本面前景良好的個股購入,卻忽略了系統性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

系統性風險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又稱不可分散風險。簡單來說,就是股市崩盤的風險,影響崩盤的因素很多,比如戰爭、經濟周期、能源危機、政策調整。

當這種風險來的時候,幾乎沒有資產能夠擋得住下跌,就連最強的科技股也是。

操作策略 適合「長線短做」

股市點位越高,能夠賺取的價差越少,投資人都清楚這點,只是如果放過眼前熱騰騰的科技股行情,心又有不甘。

通常,我會建議一招,波段投資結合長期投資的做法,叫做「長線短做」,試圖長短通吃。

簡單來說,當你看好一檔股票,認為價值被低估,有向上的行情,想要買進,可是這檔股票又屬於歷史高位,或者大盤趨勢不明朗時,就暫時短線操作,一直做到漲不動,或者被迫停損,等到回調到合理價格後,再改變策略,逐步建倉做長線投資。

這種方法算是做到兩全其美,不容易失去自己的投資目標,很容易把握個股節奏,也相較容易抓到買賣位置,只不過,當大盤修正時,不管個股基本面如何,都應快速出場,以免陷入因大盤拖累,引起的下跌。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