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衡的英文是Rebalance或Rebalancing,意思是資產配置時,透過重新調整各種資產的比例,讓投資組合的波動曲線較平滑。
舉例,假設某個人原本是20%放股票、20%放債券、40%放不動產、20%放期貨(僅舉例用非投資建議),過一段時間股票、債券、不動產都上漲,但漲幅大小假設不一樣,因此總資產的比例變成:40%股票、10%債券、40%不動產、10%期貨。
這時候股票的比例佔總資產比例變的比較多,也代表如果股票這時大跌,這時對總資產的影響會比原先來的大。因此這時賣掉一部分股票、買進一部分的債券和商品期貨,把比例重新調回20%股票/20%債券/40%不動產/20%期貨,這個調整的過程就稱為「再平衡」。
再平衡是一種讓幫助投資組合「控制風險」的策略。利用了資產的均值回歸的特性,進而穩定了組合表現。這裡所說的「均值回歸」,講的是資產價格不論高於或低於均值,有很大的機率,會向均值靠攏的過程。資產間的相對表現會出現逆轉的狀況。以 60 / 40 股債組合為例,股票可能出現大跌,債券表現遠遠優於股票,但隨後,隨著聯準會持續降息,債券價格大幅上升,債券殖利率下降,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賣出。因此,一段時間後,債券相對於股票將比較沒有吸引力。但當債券跌到相對便宜價時就會提升吸引力,這時候投資人可能會賣部份股票買債券。隨著資產的漲跌,投資組合內資產的權重會偏離。
再平衡分成「動態再平衡」與「靜態再平衡」,其中動態再平衡指的是每次調整不見得是調回原先比例。靜態再平衡則是每次都調整回原先比例。
可複習~什麼是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