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時看到新聞寫哪裡的CPI又怎樣怎樣了叫大家要關心物價,不要讓自己的錢變小,但CPI究竟是什麼呢?跟著好編一起來了解吧!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即「消費者物價指數」,跟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最能直接感受到的物價漲跌、通膨高低相關,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是針對消費者立場,衡量勞務和財貨價格的變化,一般被視為最重要、也是應用最廣泛的通貨膨脹指標。
CPI怎麼看?
以美國的CPI數據來說,由美國勞工部每月公布上月CPI數據,目前的 CPI 以 1982 至 1984 年的指數為基期(1982 – 1984 = 100),例如 2018 年 5 月 CPI 為 300,表示經加權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水準為 1982 – 1984 年的 3 倍,但實際值並不太重要,投資人重視的是 CPI 的變動幅度,即 CPI 與前一月的變化 (月增率),以及 CPI 較前一年的變動 (年增率)
美國發布的CPI數據,依照不同範圍的統計對象可分為兩種:一個為反映所有都市消費者人口的物價指數 (CPI-U),另一個為受薪階級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W),後者由於只針對受薪階級統計,涵蓋範圍較小,因此一般投資人與媒體關注的是CPI-U。
而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統計當中分為四大類,2021年4月的比重如下圖:
資料來源: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數據解析
以 2021年 4 月的報告為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U) 較前一月增加了 0.8% (紅框),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4.2%。而核心物價指數 (橘框) 4月份也增加了 0.9%,較去年同期增加 3.0%,主要來自於二手汽車與貨車,與前月比較增加 10.0% ;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21.0%,其原因也來自於疫情期間汽車銷量的波動
資料來源: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另外,CPI也受到原物料價格波動與天氣等自然因素所影響,例如原油價格上漲,供應商將會因應成本而調升油價,使民眾的加油成本相對變高,而天候變化對於農作物的收成也會反映在食物價格上,進而影響 CPI的數據表現。
如上表所示,能源(藍框)價格除了較去年同期有大幅成長,其每個月的波動也都相對較大,短期內可以從5.4%上升至9.9%,再掉回3.2%甚至-3.2%,各個項目的波動幅度受短期因素影響造成劇烈波動,而食物方面也容易受自然因素影響,因此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物價指數 (Core CPI) 較能看出通膨的長期趨勢,也是大部分投資人與機構最關心的數據。
趨勢判讀
一般而言,在經濟狀況持續強勢的時候,CPI的變動百分比也會不斷上升,反之,經濟狀況逐漸萎靡的時候,CPI的增幅將會下降,適度溫和的通膨對於經濟是有幫助的。
企業售價逐步提升>>企業獲利增加>>就業機會增加>>所得提高>>消費意願提升>>企業獲利再提升,此種正向循環有助於經濟成長,然而當通膨達到一定高點,人們會開始感受到錢變薄了,能買的東西減少,消費意願降低,並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企業獲利也會跟著縮減,當獲利下降將使企業減少生產、減少人員的雇用,如此整體景氣便會走向衰退。
CPI作為判斷長期經濟狀況與通膨的重要指標,數據公佈時往往會造成市場波動,不論長期還是短期,對於投資人而言都是值得關注的數據,看完上面的解讀,下次在看CPI的數據時,別漏了核心CPI以及長期變化噢!
還沒加入好好基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