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How想想》帶你3分鐘了解「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有什麼不同!

《你好How想想》帶你3分鐘了解「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有什麼不同!的封面圖

每一個投資人在做標的選擇時肯定都有自己的投資策略,

不論是長線還是短線操作,都會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

而過去大家所熟知的「價值型投資」也由於「股神」巴菲特而被大力推崇,

但近些年來,漸漸開始有些專家放棄價值型投資,轉向使用成長型投資,

更有人發表「價值型投資已死」等言論,然而價值型投資真的已經被市場所淘汰了嗎?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又是什麼?


成長型投資 

成長型投資的代表人物:菲利普·費雪 (Philip Fisher,1907 - 2004年),其投資概念為「找到具高度成長潛力的公司,享受成長的獲利」,認為具有潛力的公司,其成長趨勢會長期向上延伸 

           


有些公司可能過去表現不怎麼樣,但是股票卻默默地漲了許多,表示投資人看好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持有這類股票便能夠享受公司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利益。 

雖然成長型股票本益比大多較高,且股價通常居高不下,然而其反映的是投資人對於該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的信心,反過來說,若沒有大幅成長的空間與能力,即使該公司的本益比很低,成長型投資人也不會買進,這點便與「價值型投資」有本質上的差異。

 

成長型投資作法 

成長型投資策略SOP 

1. 選擇財務優良的「成長型」公司 

2. 分析公司獲利的「成長力道」與「內在價值」,當股票未來價值 > 目前股價:買進。

3. 評估何時成長趨緩、出場時機。 

4. 停損時機:個股並未如預期般成長:賣出或停損。 

成長型投資最該注意的地方就是「趨勢何時停止」,在成長力道完全消散之前出場,並找尋下一個投資標的,該種方法需要具備良好的財報分析能力,找到獲利不斷提升的「成長股」。 


價值型投資 

價值型投資的代表人物就是「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另一位便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其投資概念為「找到目前被市場低估的股票,追求合理利潤」,認為股價雖會隨市場波動,但最後都會回歸到該公司應有的均值。 
           

與成長型投資追求的股價不斷成長不同,價值型投資尋找的是「內在價值低於市價的股票」,預期未來可反映基本面而走高,將注意力放在企業產生的現金及資產負債表,不受市場消息面的影響,根據上市公司獲利、前景、財務狀況各方面評估後,發現股價仍低於應有水準,便是投資人買進價值型股票的原因。 

市價>內在價值:賣出 

市價<內在價值:買進 


價值型投資作法 

價值型投資策略SOP 

1. 選擇財務「穩健」(或衰退不大)的公司。 

2. 分析公司持續穩定獲利的能力 

3. 估算內在價值(股利法、股價淨值比法...等),當目前股價 < 目前股票內在價值,則買進。 

4. 耐心抱股、逢低加碼,直到利空遠去。股價回到內在價值以上,則分批賣出。 

5. 停損時機:當好公司基本面下滑,逐漸沉淪時,需考慮停損。 

 

價值型投資最該注意的在於,分辨股價被低估是屬於哪種狀況: 

  1. 好公司尚未被發現或受消息影響 

  1. 企業的淘汰或永久沈淪 

進而決定是否買進該檔股票 !


總結

「成長型投資」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透過財報精準地找到成長股是相當不容易的,且股價大幅波動時,投資人的心態更為重要,而「價值型投資」的操作則需穩定關注企業財報,隨時評估內在價值與股價的差異。 

然而不論哪一種策略,都需要豐富的經驗並長期持有,等待時間來反映公司的成長或價值,且都需要良好的財報分析能力。 

投資策略並不存在優劣的比較,因為對於投資人來說,哪一種投資策略其實都可以嘗試,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還沒加入好好基金嗎?

立即點擊前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