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週末,咱們來聊聊有關操作的兩三事。
多年以前,我曾想過一個問題,散戶有機會打敗機構嗎?或許現在來看,你可以舉出近期轟動金融圈的Gamestop事件,可在當年那個時代,沒人認為有機會,可又發現其實高手在民間,就算數量不多,還是能人輩出的。
深入觀察那些在操作的路上有所成就的人之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每個在操作上有卓越績效的人,多半有自己過人的能力,可能是基本面、也或許是技術面。也許對企業財報、宏觀數據了如指掌,又或者是對產業變化、政策走向有敏銳的嗅覺。大家都有其獨到的長處,所以才能勝出。掌握的資源不同,勝出的模式就不一樣,但中間都會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打破信息不對稱。
股市有句諺語:「股價總是漲在題材、盤在營收、跌在盈餘」,也有另一個說法是「買謠言、賣事實」,講的都是同一件事:操作領先的重要性。對一個自然投資人來說(也就是散戶),資金少、專業缺、信息落後,前兩項不容易克服,天生處於不利,但若能改變第三項,就有一舉扭轉劣勢的機會、反敗為勝。換句話說,不管你做哪個市場、哪種策略,如何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劣勢,是散戶進入贏者圈最關鍵的條件,「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人早有明訓。而技術分析,就是最好的利器。
從簡單的邏輯來看,技術分析之所以具有判斷多空的參考價值,就是在於市場信息優越者雖不會透露其所知,但他們卻會在交易上留下軌跡。通過有效解讀市場的交易信息,就能「側寫」出信息優越者的多空意圖,進一步掌握多空變化。當年,我就是因為這個「側寫」說法,將本科所學的財務理論擱置,一頭栽入技術分析的領域。時至今日,倍感收穫良多。
學理上,根據諾貝爾獎得主Fama的有效市場假說,就算是弱式有效市場,任何交易信息都無法獲取超額利潤,更不用說是半強式有效市場及強式有效市場。因此,技術分析不具有操作參考意義。可實務上,我們卻可見到有效的技術分析可以在操作上取得很好的效果,何解?
個人的理解是該假說有要求很高的前提,包含市場的參與者都是理性的等等。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市場往往在大行情中反而都很不理性。種種條件讓假說與現實脫離。多年以後,我從老外所著的技術分析書籍中,看到了其認為技術分析的五個重要功能,其中明確提到了領先性。再再都證明瞭技術分析有其學理上的依據。
老外認為的技術分析五大功能
老外認為的技術分析五大功能(續)
在往後的歲月中,越研究越發現技術分析博大精深,與中國的易經、陰陽兩極、孫子兵法等都有共通之處。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如技術分析五大門派、各門派鄙視鏈及盲點等,都是充滿知識點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