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Jerry/編輯:股添樂
一、公司簡介
元太科技為全球電子紙技術領導廠,主要產品線為電子紙,像是電子紙薄膜(FPL Film)以及電子紙顯示器(E-Paper Display, EPD)等。產品組合中顯示器佔60%、電子標籤與ioT 佔40%。元太在合併SiPix之後,元太電子紙的全球市佔率超過95%, 同業間價格競爭並不激烈;近年來電子書市場成長性進入高原期,預估每年穩定貢獻營收。公司主要客戶包含天馬微電子、京東方、群創、Sharp等面板大廠,電子紙客戶則有導入商場、量販店、行李箱等市場。
元太終端應用,電子書、電子標籤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二、產業趨勢-電子紙生態圈逐步形成
電子紙顯示器具備視覺感受類似紙張與省電特性除電子閱讀器外尚有其他多元應用具市場成長潛力。遠距教學推升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數位載具成長其中電子紙顯示器因為具有護眼、省電、類紙化等優點中國教育市場積極推動電子書閱讀器、電子書筆記本應用。
資料來源:Data Bridge
由於電子標籤能降低工作人數並可即時同步線上線下的價格促銷變動,使得歐美疫情期間人力短缺,加速電子標籤成長,而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亦開始導入電子標籤,全球實體零售通路業者開啟數位轉型的趨勢,預估電子標籤市場規模至2027年年複合成長率達15.9%。整體而言電子紙產業無論在教育市場或零售通路的電子標籤潛在市場相當龐大,趨勢確立下供應鏈展望樂觀。
三、成長動能
智慧零售滲透率提升
元太其主要應用領域為電子書閱讀器、ESL(電子貨架標籤)、數位看板與其他教育用數位看板,長期則受惠於無紙化、碳中和趨勢發展;此外智慧零售趨勢帶動電子貨架標籤需求持續成長,除歐美及中國大陸在電子貨架標籤於零售商店導入更加普及,東南亞及南美洲等地區也將逐步導入帶動業務穩健成長。元太2018年起即與全球最大電子貨價標籤廠商SES-imagotag聯盟合作,SES-imagotag為全球電子標籤與提供零售商數位解決方案之系統整合商,主要成長來自歐洲、北美、加拿大等大型零售商導入。
ESL最大品牌商SES營收表現/資料來源:SES imagotag
彩色電子書換機潮,元太擴產因應
2021年3月份元太宣布在新竹擴充產能,2022年第二季預計再增加2條產線,預估新產能會在2023年貢獻營收。另外除發展彩色電子紙之外,高階電子紙材料、電子紙相關材料(OCA 膠、保護膜等),將整合開發先前委外代工的週邊材料進入元太生產體系,達成一條龍之電子紙解決方案,提升元太材料的附加價值。以擴產幅度計算2022年元太的年營收成長可達40%,而公司指出,即使2022年產能如期擴充,電子標籤與電子紙供應均相對緊俏,尤其是從黑白走向彩色的產品汰換,有機會讓市場產值倍增。
四、財務解讀
2021年相關供應鏈上下游皆處於產能緊缺的狀態,而作為佔據電子紙原料供應主導地位的元太為因應強勁的市場需求,將陸續於4Q21 至1H23 間新增近二倍的產能,而相關產品亦將成為未來數年內最為主要的成長動能。在電子閱讀器產品方面,元太積極推出多色彩高反應速度的技術,期望能帶動傳統產品的換機需求,並能將其應用推廣至具有彩色顯示需求的新興領域當中,加速顯示市場中電子紙產品的滲透速率。
2021年受制於零組件缺料及產能不足影響,使元太營運未能完全反應市場需求的成長,2021年營收年增27.9%至196.5億元,而元太為提升普及率未調升產品售價,使毛利率由20年之45.7%下滑至43.7%,稅後淨利年增43.0%至51.5億元,EPS 4.52,營運創歷史新高。
因國際零售業者意圖擴大導入電子標籤產品,且新產能啟用進度優於預期,元太一月營收維持在高檔水準,而二月營收受制於工作天數減少及香港封城導致貨物塞港影響,使產品出貨再度遞延,預期相關貢獻將於往後數月逐步認列。雖然1Q22為傳統出貨淡季,但仍受惠於終端需求迅速增加。
五、重點摘要
元太科技為永豐餘旗下子公司,早期為中小尺寸LCD 面板廠,後來因全球面板產業面臨強烈的價格競爭,進而轉移自身技術的發展方向,最終成為全球電子紙顯示技術(ePaper)的領導廠商,協同客戶研發包含E-Reader及ESL等應用的創新產品,開發新興市場,拓展ePaper更多元化的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XQ”)
近期因國際股市、總經環境紛擾因素,電子股估值下修等影響,元太仍處高檔整理態勢,且投信法人仍持續站在買方,與其明確知成長軌跡與擴廠效應相關,預期在全球經濟位於長期通膨的趨勢下,國際零售業者皆需面對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的壓力,進而成為零售廠商導入電子貨架標籤的重要助力,推升其市場滲透率緩步朝向一成邁進;另外隨著元太逐步優化其電子紙產品的顯示性能,吸引下游品牌廠配合推出功能更多樣化的終端產品,預期將再度持續推升電子紙閱讀器的市場規模。
大股東持有率仍達7成,顯見對未來展望樂觀(資料來源”神秘金字塔”)
投資警語:本文內容僅為分享研究成果,並非推薦個股,投資人買賣仍須具備自行判斷之能力,且擔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