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flation?滯脹?我該怎麼投資?

Stagflation?滯脹?我該怎麼投資?的封面圖

橋水基金公司創始人Ray Dalio 說到,高通膨,同時又陷入經濟疲軟,形成滯脹。

滯脹意指當高通脹與經濟衰退同時發生時,企業面臨倒閉、失業率上升、民眾的生活成本增加、購買力下降… 面對滯脹現象,Ray Dalio 如何建議投資人進行投資?


如影片介紹,滯脹現象最初被使用於英國 1960 年代,接著是發生在美國1970 年代… (情節不多說,都在影片中)。但經過數十年後,到底滯脹現象又是怎麼再度發生的,有很多種的可能性,其一或許可源於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為不使金融體系崩潰,美國前任總統川普下令聯準會執行無限QE政策,透過貨幣刺激,以帶動經濟,推升(溫和)通膨,改善經濟活動。然而疫情影響的時間實在是拉得太長了,現況反而變成通膨又超過預期了…

前不久才報導美國通膨率突破30年來新高,來到6.2%,沒想到三月顯示的美國通膨率已達8.5%。聯準會開始緊縮貨幣政策(縮表又升息),就算稍能抑制通膨(有嗎?),卻也同時在消磨企業的經濟成長(企業成本增加)。最終就創造出一種GDP放緩或衰退,同時物價仍飆漲的拉鋸環境。 

Ray Dalio 認為我們正進入這個所謂的滯脹時期。政治因素未明,供應鏈衝擊,烏俄戰爭又起,貧富差距更是擺脫不了根本問題… (大人的世界好複雜好難懂啊!)

然而我們這些投資人關心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動盪局勢,到底該如何投資?

我相信你聽了這個答案一定會覺得… well…😔

答案就是,『Diversification into gold and other commodities』增持大宗商品與黃金的多元化資產配置。

* 最常見的大宗商品包括貴金屬(黃金白銀)、棉花、小麥、牛、木材、石油、天然氣、咖啡、糖。

在6分40秒的影片中有一段由橋水基金聯席投資總監 Greg Jensen 解釋了他們是如何看待滯脹現象而提出的投資建議。 

過去十年中,大多數的投資者面臨的挑戰就是認為多元化(分散)是一種糟糕的投資策略,投資人只想要美國的股票,越多越好,卻忽略了透過分散投資得以彌平風險因子的重要性。分散投資真有其必要性嗎?這說起來十分複雜,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我們的確需要納入一些抗通膨資產(房地產嗎?)到我們的配置裡。加上地域性投資也會變得更加挑戰,因為世界各地的政經風險不一,去全球化的保護意識也會隨之升起。我們實在沒法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啊~不是白講了?) 

增持大宗商品、黃金,及通脹指數債券,在投資組合中進行非常廣泛地分散投資,便能隨著資金在市場中的流動而涵蓋到不同類型的資產,也是一種保護策略。

💡其實我沒有太大感覺,除了真心覺得東西變貴(現在的價格 - 過去的價格)/過去的價格*100%、我的股票綠油油一片... 但可以感到安心的是,我的工作很穩定,收入很穩健,所以面對現在的處境,我會像某位大俠一樣,專注本業,我也會像華倫老師一樣,有錢就買,耐心等待,我更會去實踐巴菲特的致富信念...😍I always knew I was going to be rich. I don't think I ever doubted it for a minute.  

📌芒格認為分散投資非萬靈
📌巴菲特建議買進S&P 500就好
📌沒人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

Adding:

In 2021, at a shareholder meeting, Buffett declared that 
      “I do not think the average person can pick stocks,” 
and noted that he recommends the S&P 500 index fund
                         to“have for a long, long time to people.”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