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和大家提及,低軌衛星題材可能是台灣資通訊產業未來10年最佳的轉型升級機會。上月底,鴻海股東會上,董事長劉揚偉也宣布,未來3年將聚焦在「電動車」、「半導體」與「低軌衛星」等3大新事業。期望倚靠這3支箭,打造鴻海下一個10年。
「電動車」、「半導體」與「低軌衛星」3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方向,實際上關聯緊密,特別是電動車少不了精密的半導體元件,同時也需要低軌衛星來完成自駕功能。
事實上,自從5G技術問世以來,自動駕駛一直被視為車聯網的殺手級應用場景,但是實現這項目標除了得具備相對應的AI運算技術與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外,「網路覆蓋率」也是一大關鍵。例如自駕汽車運行到一半,若是沒有網路出現「LAG」,那個畫面可嚇人了。
不過眾所皆知,4G、5G網路倚靠的是大量基地台,且多半建置在人口稠密的區域,但是最需要自動駕駛的路段,往往也是基地台分布最稀疏的地方。為了填補地面基地台無法深入的區域,衛星網路被視為最佳的解決方案,「低軌衛星」自此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一顆顆被火箭載運上天際的衛星,除了能實現無死角的網路覆蓋、推動自駕技術落地之外,未來無論在山裡、在海裡、甚至在沙漠中,都能夠透過它來連上網路,不僅能造福地球上數億無法連上網路的人口,讓更多人享受到低成本的高速網路,同時也能創造更多的連結與商業應用。
目前在我們頭頂上的衛星,全球約有5000顆,機構預估,到了2029年,以現階段製造與發射速度,全球衛星總計將超過57000顆。也就是說,未來10年內,將有超過50000顆、每顆重達300-500公斤的人造衛星被送上天際。光是製造這些衛星的零組件與搭載這些衛星的火箭、配套裝置,就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商機。
然而,更具想像空間的是與這些衛星相連結的「地面接收設備」,和以此為基礎所衍生的「衛星應用服務」。機構估算,假設天上有一萬顆衛星,相對應地上的基地台就是百萬座,終端應用的數量預料將達上億。由此可知,「地面接收設備」與「衛星應用服務」才是整個低軌衛星商機中含金量最高的區塊。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產值約3,713億美元。其中,全球衛星產業產值約2,706億美元,預估2030年上看3,706億美元。
- 資料來源:第一金投信
如此龐大的商機,被視為是下一個十年的風口,自然吸引全球不少企業進場搶占一席之地。當然,台灣在這波浪潮中也不會缺席,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打入低軌衛星供應鏈,例如PCB供應鏈的台光電(2383)、華通(2313),微波毫米波元件廠昇達科(3491)、生產低軌衛星的終端設備的台揚(2314)、啟碁(6285)、高頻無線通訊的同欣電(6271)、生產高階錫膏的昇貿(3305)等,都已經和國際大廠開啟合作。
不過台灣在整個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多半還是聚焦在衛星零組件與地面接收設備,許多關鍵技術,目前仍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若要投資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或是龍頭企業,資金勢必得出海。
好消息是,儘管身處在台灣,投資人仍然能透過ETF,以最低廉的成本越洋投資這些企業。近期第一金投信就即將募集台灣第一檔以「衛星」為主題的ETF,名為第一金太空衛星ETF(00910)。
這檔ETF將布局重心放在成長性最高的「地面接收設備」與「衛星應用服務」,鎖定含金量最高的業務,以下為其基本資料:
- 資料來源:第一金投信
第一金太空衛星ETF(00910)追蹤的指數為Solactive指數公司編制的太空衛星指數,該指數透過自然語言處理(NLP)系統ARTIS評分和排序,挑出30檔同時具備市值與流動性條件,且高度投入太空及衛星產業的公司,範圍涵蓋太空旅遊、太空技術、衛星通訊、衛星零組件,而每年調整2次。
- 資料來源:第一金投信
官方數據顯示,有超過6成都為美國企業,包含航太系統巨擘Honeywell,以及製造地球觀測衛星的Maxar、衛星通訊公司Globalstar等,台灣佔比1成,前十大成分股分別如下:
- 資料來源:股添樂整理
儘管受到大環境衝擊,這檔ETF所追蹤的「Solactive太空衛星指數」今年以來下跌21.7%,不過這個數字仍優於美國標普500指數的22.9%及那斯達克指數的30.9%。說明「低軌衛星」題材哪怕在充滿利空的環境下,仍具備一定的支撐。
展望未來,修正後的估值結合低軌衛星的長期發展趨勢,這個時間點是非常值得逢低布局的時機。6/27~7/1是這檔ETF的募集期間,如果看好這個題材的未來性,每單位15元的價格,就可以參與低軌衛星的發展契機,詳情可參考第一金投信官網:https://bit.ly/3MwnE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