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利率6%起跳的本土家電品牌CP王

殖利率6%起跳的本土家電品牌CP王的封面圖


一、公司簡介

禾聯碩為國內的本土家電品牌商及自行研發製造商,擁有“HERAN”之自有品牌,從事液晶顯示器、空調之製造及銷售、生活家電商品銷售,堅持研發自主、生產製造、行銷通路佈局、物流配送建置及售後服務體系一條龍經營模式。總部位於桃園市龜山區,並於台中、台南及高雄設有營運中心,目前包含金門與澎湖共有11 個服務據點。 

資料來源:禾聯碩法說資料

禾聯碩液晶顯示器、空調、電風扇、電暖、吸塵器、掃地機市占率皆為本土品牌第一,2021年液晶顯示器及空調之國內市占率分別為8.8%及21.3%。營收占比:空調62.26%、液晶顯示器17.1%、其他20.64%。空調產品主要透過經銷商銷售,液晶顯示器則以3C 量販店為主,近年空調產品透過3C量販店銷售數量亦有成長,生活家電則以電視及網路購物平台銷售為主,占比一半以上,通路別營收占比:經銷商57.71%、量販3C 23.37%、電視及網路購物平台12.19%、其他6.73%。

資料來源:禾聯碩官網


二、產業趨勢

空調市場需求平穩,政府標案挹注營收

禾聯碩空調產品營收占比60%以上,根據工研院IEK的預估,國內中小型空調產業市場2022 年將成長2.1%,市場表現平穩;公司積極投入政府標案,而政府班班有冷氣專案及近期各縣市積極興建社會住宅,禾聯集團亦於桃園龜山區推出禾悅花園智慧住宅,禾聯碩家電新產品將規劃在住宅裡面,預估3年半後交屋,目前也與其他建商洽談合作,利用建案銷售家電產品,有望增添營運動能。

面板報價下滑,成本減輕,液晶顯示器利潤有望提升

市調機構Omdia指出,今年7月大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出貨量,月減12%、年減7%,僅有2.15億片。其中大尺寸面板出貨量月減10%、約6,770萬片,創下過去兩年單月低點。8、9月面板廠稼動率仍在低檔,出貨量可能再探低點。

資料來源:Omdia

大尺寸面板需求於Q2開始惡化,至Q3仍然疲軟。由於面板跌價導致虧損,面板廠商正在大幅削減稼動率。Omdia統計指出,7月筆電面板出貨量月減12%、年減36%,僅有1,580萬片,同創兩年新低。7月9吋以上的平板電腦面板出貨量約1,220萬片,月減13%。電視面板出貨量約1,190萬片,月減17%、年減16%。7月大尺寸TFT LCD面板營業額月減4%,相比去年同期則是大幅下滑36%。自 去年8月份以來,面板價格一直在快速下跌,造成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表現衰退,面板價格持續走跌,預期面板出貨金額的年增率還會持續走低。不過隨著面板價格降到現金成本以下,接下來幾個月跌價幅度將有所趨緩。

資料來源:Omdia

但這對生產終端產品的禾聯碩來說,卻代表著上游的面板成本下降速度也在加快,只要下游的需求持穩或是僅小幅衰退,在毛利率上的利潤,能夠部分抵銷營業額的衰退。


 三、成長動能

毛利表現佳,家電市場穩健,CP值首選

資料來源:財報狗

上市的台灣本土家電品牌共有 5 家,分別是東元、大同、聲寶、三洋電及禾聯碩,而禾聯碩的產品毛利率,居同業之冠。禾聯碩在營收規模不比本土品牌同業,故公司選擇將精力專注在空調與液晶顯示器兩樣商品。由於原料採購量大,禾聯碩可以將進貨價格壓低,加上產品品質良好,銷售速度快,所以利潤表現遠優於同業。

另外禾聯碩選擇將產品線拉長,從最小型到最大型機台都有,提供更多元的產品讓客戶挑選。將資金、研發、生產、倉儲、銷售、通路、服務,每個環節都卡在一起,從價值鏈著手建構出公司護城河。禾聯碩原先的目標客群為中層消費者,好處是往下可以吸引其他消費者,往上也可以稍微爭取上層的顧客。由於價格親民,性價比高,逐步在空調與電視市占做到國產品牌第一名,也是在外租屋族常見到的房東愛用款。

禾聯集團位於龜山 A7 新大樓即將完工,未來禾聯辦公室、物流倉儲均搬至新大樓,由於倉儲面積較舊總部大一倍,可望大幅提升集團產銷及物流綜效,而舊總部大樓原規劃興建飯店,但考量光業景氣衝擊,可能改建為廠辦大樓。產品方面,因應本土及進口品牌的競爭,將會持續研發創新人工智慧技術及在地化產品的整合開發,並建構全系列物聯網家電生態鏈,產品線會往如窗簾電機、燈控開關等居家產品線發展,擴展目標市場至各大建築案場。 


四、財務解讀

資料來源:Hi Stock

2022年第一季

禾聯碩2022年第一季由於「班班有冷氣」計畫認列,空調產品淡季期間雙位數成長,此外近年積極擴展小家電,及因應疫情產生新興需求的家用冷凍櫃,銷售也有一成以上成長。營收17.5億元、年增35.2%,不過原物料成本上揚衝擊及標案毛利較低,淨利1.45億元、年減8.5%,EPS為1.99元,略遜於去年同期的2.17元。

2022年第二季營收

由於第二季進入冷氣銷售旺季,季節性因素帶動,再加上第二季以後,多數家電廠商針對今年新款的各項家電產品都已部分反應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因此帶動第2季獲利衝高。第二季單季營收19.38億元(MoM +10.9%、YoY +5.9%),稅後純益2.75億元(MoM +89.7%、YoY -0.4%),毛利率34%,年減4個百分點,季增5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率14%,EPS 3.77元累計上半年EPS 5.76元,略低於去年上半年5.95元表現。

2022年展望

以全年銷售來看,電視及冷氣仍是最主要的二大產品,另外,冷凍櫃及小家電銷售也呈現增長,2022年銷售量不會低於去年,然而獲利則有成本大幅提升的壓力。主要係從金屬到塑膠的原物料近二年都全面大漲,運輸費用更是相對一年多以前大漲高達10倍之多,所以近年面臨的成本壓力大預估全年獲利還是能維持近幾年一個股本的表現


五、研究員觀點

禾聯碩已經連續6年每年都賺超過一個資本額,股利配發也算大方,殖利率都有5%以上的水準,對目前下行的盤勢相對有殖利率保護;而該公司資本額不大,在外流通籌碼不多,前十大股東掌握了禾聯碩62.5%的股份。而也其實都是董事長家族的控股公司,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對自己公司的信心,但相對的如果倒出來也十分恐怖,不過目前還沒看到這樣的跡象。

另外禾聯集團於2020年跨足住宅市場,於桃園機捷A7站推出禾悅花園建案,雖然建案無法直接挹注禾聯碩營收,但是建案中採用自家品牌家電,對禾聯碩品牌除了營收外,也有助於品牌曝光在通膨高漲、講求CP值越來越重要,對瞄準中低價位市場的禾聯碩來說可能有機會搶佔商機。

綜上所述,禾聯碩一家穩定的公司,或許在動盪的氛圍之下,可以受到避險資金的青睞;但還是要提醒投資人,禾聯碩的成交量低,籌碼集中在特定人手上,須留意流動性風險。

留言討論

你尚未登入微股力
若您是訂閱戶,請記得登入後才可以觀看文章喔!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