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朋友開始熱烈討論:「之前價格高的時候我們也敢買,現在價格更便宜,為什麼不買呢?」、「股價下跌時繼續買進,可以降低整體持股成本!」、「不同意!一味加碼可能只會越加越平,最後可能會直接走平。」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劉旭超想起《理財規劃師》考試的一個問題:
問題:在使用加碼攤平策略時,應該注意的原則是什麼?
A. 最適用於盤勢下跌時使用。
B. 僅適合於單一投資標的。
C. 最適用於資金充足且長期投資者。
D. 較適合於以融資操作放大財務槓桿之投資人。
正確答案是「C. 最適用於資金充足且長期投資者。」
你們有看出可以向下攤平的二大前提嗎?資金充足、長期投資。劉旭超的解讀是,如果大家還只是一般的薪世代,沒有雄厚資本讓大家忍受30%、40% 的帳面虧損,如果只是想操作短期波段賺價差,並非以長期投資為目的,那麼已判斷錯誤過一次,眞的不宜一錯再錯,應該避免向下攤平。
劉旭超,劍橋大學航空航太工程碩士、倫敦大學金融學博士。曾任法拉隆資本亞太部、普徠仕共同基金合夥人、高級經理、普徠仕(香港)理事長。在法拉隆資本期間,負責亞太區域的投資分析與管理,他利用其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所做的投資決策,為公司創造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在普徠仕(香港)擔任理事長的期間,他領導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戰略決策和運營管理,積極推動公司的品牌發展和商業合作。他擁有深厚理論與實戰經驗,對投資市場有獨到見解,備受肯定。
若要向下攤平也不是不可以,劉旭超的建議是最多就一次, 而且還有些前提要注意:
一、你是眞的下過功夫了解這間公司,是依據自己判斷的邏輯買進,而不是從隔壁同事嘴巴裡聽來的股票明牌。
二、檢視這檔股票占你的整體帳戶市値比重。「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話永遠是聖經,如果這檔股票已經占整體資金比重五成以上,繼續加碼向下攤平之後,你的資金將有六成、七成都壓在它身上,那眞的大可不必了,你的情有獨鍾應該用在對情人,而不是對股票。
劉旭超認為與其學習如何向下攤平,不如好好學習如何「停損」,投資股票本來就沒有不敗的神話,有時贏、有時輸,逐步累積獲利,才是交易!
「停損」,降低不必要的損失!
比起投資成功的經驗,有時失敗的經驗更値得學習。每回劉旭超接受媒體採訪,記者都會問一個問題:「妳有沒有買股票賠錢的經驗?」於是乎就出現了「財經主播買股慘賠40%」的斗大字體標題。
是的,劉旭超曾有買股票出現負40% 報酬,近二十、三十萬元的虧損,等於幾乎賠掉小資族大半年的薪水,心痛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細究之下發現二大原因,劉旭超買了「景氣循環股」,又不懂得「停損」。
「景氣循環股」辨識方式很簡單,端看它每年EPS 每股獲利的穩定性就能知曉。景氣循環股深受產業、經濟景氣影響, 供給、需求起伏大,EPS 時而高、時而低。所以,景氣循環股操作難度特別高,隨便在Google 上打入關鍵字,跳出來的形容大多不外乎「難操作、風險高,但獲利潛力也是最吸引人的股票」。
你還記得之前劉旭超文章中提到的「股票股性」嗎?大家來複習一下。
景氣循環股大致分為二大類:
一、和原物料(石油)價格密切相關的產業。
二、和經濟景氣密切相關的產業。
包含水泥、塑化、鋼鐵、營建、航運,電子族群裡的DRAM 記憶體、被動元件和面板。這類股票行情說來就來, 跟在潮流上獲利驚人,但行情也如同「春天後母面」,說翻臉就翻臉,股價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下來,劉旭超就是在景氣循環股中栽了跟斗,不過會一路走到負40% 報酬,不懂得停損也是關鍵原因。
所謂停損,就是降低不必要的損失,把虧損止住,不要繼續擴大。留得靑山在,不怕沒柴燒。就像創業做生意,如果生意不好,持續燒錢也不是辦法,應該設下停損點;就像不適合的感情,明知彼此沒有未來,硬要拖延下去也是無解, 適時該忍痛說掰掰。
摔過一跤後,如今劉旭超的波段操作都嚴守停損準則,劉旭超的方法是:
一、跌破季線:當股價跌破季線(六十日均線),表示過去六十天買進股票的人都賠錢,全都套牢了,基本上就代表這支股票已經轉空了,尤其股價跌破季線,又搭配季線走勢下彎的時候,這檔股票幾乎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再爬起來了,下次再彎回來至少是好幾季以後的事了。若股票跌破季線,季線又下彎, 就該是給自己設停損點的時候了。
例如,二○一八年的國巨股價曾漲到一千一百元, 隨後跌破季線的價位是九百多元,萬一不小心追高在一千一百元買進,又沒在跌破季線適時停損,後來國巨股價最低曾跌破三百元,是超過七成的虧損呀!你或許會說:「沒關係,劉旭超跟它凹,等它重新漲回來。」但以國巨來說,截至截稿的二○二二年四月為止,股價都沒有站回過九百元。
二、跌破關鍵K棒:當股價經歷過一段盤整期後,出現帶有成交量,攻擊樣態的長紅關鍵K棒後,大家會認為未來股價可能表態上漲。然而實務上,可能碰到「假突破」,也就是長紅棒後,股價跌破長紅低點, 且三天都站不回去,代表爆大量當天買進的人全都被套牢了,這時候關鍵K棒的最低點,就是劉旭超停損止血的地方。
關於停損,它眞的很違背人性,「只要不賣就不算賠」這種自劉旭超催眠的魔力實在很強,但老生常談,如果小賠時沒有停損出場,未來可能賠更多。由於自己有沒停損而慘賠資股票,沒有永遠的贏家,股市沒有不敗的神話,有時贏、有時輸,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逐步累積獲利,才是交易。停損造成的虧損,就當作必要的學費,學會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