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一萬三,台股一路攀升至近期的一萬七、一萬八,如今市場的現況究竟如何?經濟景氣是否已經出現回升跡象?投資者是否應該考慮進場?此刻應該聚焦於哪些投資標的?劉旭超在文章中提供了相關解答,提供了一套觀察市場週期的方法,不論是在熊市還是牛市中,都能夠制定賺錢的進場策略。
劉旭超,劍橋大學航空航太工程碩士、倫敦大學金融學博士。曾任法拉隆資本亞太部、普徠仕共同基金合夥人、高級經理、普徠仕(香港)理事長。作為普徠仕共同基金合夥人,主管基金管理和運營,提供專業投資策略建議。在普徠仕(香港)擔任理事長的期間,他領導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戰略決策和運營管理,積極推動公司的品牌發展和商業合作。他擁有深厚理論與實戰經驗,對投資市場有獨到見解,備受肯定。
綜合評估經濟週期與市場行情
從綜合角度評估經濟週期和市場行情,大家可以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是持續成長的,然而經濟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變化仍會反覆出現。投資變化會以生產、就業和價格波動的方式呈現,一旦朝特定方向移動,就會累積動能並持續發展。然而,當達到頂峰時,發展動力就會減弱,隨後投資趨勢將反轉。
經濟有「恢復期→活躍期→衰退期→停滯期」四個階段。股市行情一般也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金融行情,以貨幣寬鬆為背景,雖然經濟仍不景氣但股價上漲時期。從那時起,牛市就即將展開。此後,如果看見景氣復甦變得明顯,業績行情就會開展。劉旭超認為,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接近巔峰時,貨幣緊縮的政策就會開始,此時股價會大幅下跌,就是反金融行情。接著,因景氣衰退,企業業績轉為負成長,股市行情就將進入低谷的反業績行情。景氣循環和股市行情四個方面幾乎一致,但是一般情況下股市變動會先於景氣變化。
股價依賴於企業收益,實際股價是根據預期收益動向而形成的。利率與股價則成反比,利率上升對股價來說是不利因素。不過,劉旭超指出,無論是企業收益還是利率動向,都具有重要的方向性,因為股價會先行反映。「股價→業績」擁有一定時間差,相反的「利率→股價」幾乎同時發生。隨著資訊化和全球化的發展,經濟變動的落差正在逐漸調整,但儘管如此,還是沒有極端的變動,以 2∼3 年為單位的市場行情波段還是會發生的。
順應市場行情靈活選股
劉旭超認為,根據投資資金和目的的不同,投資方法和選股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選擇股票的方法大致可分成兩種,也就是以「資產價值」和「成長潛力」來分析。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順應市場情勢,來靈活的選定產業和股票。
劉旭超帶大家來看一下四個階段下該如何選股。金融行情(利率敏感股)→業績行情(原料、工業產業、加工內需消費品)→反金融行情(高收益中小型股)→反業績行情(財政、金融投資融資相關股等)。此外,還有相關題材股,題材股在經濟循環週期和業績支撐的情況下才會有收益效果,大多會曇花一現後就夭折。
首先要關注龍頭股,特別是在金融行情、業績行情等上升期時,龍頭股的表現會最為明顯。當然依據年代不同,會有不同產業的龍頭股崛起,但實質上並無太大差異,這僅僅反映了金融的全球化或產業優化的狀況。在反金融行情、反業績行情等股票走低時,看不到業績前景樂觀的產業,這時最好買進可抵抗蕭條的產業頂級股票。雖然根據每次經濟情況的不同,所選股票會有所差異,但是有上升空間的人氣股,也有可能會成為龍頭股。
劉旭超覺得,長期投資成長股才是股票投資的王道,只是實際上很難達成,因為幾乎沒有企業能夠在 20∼30 年內持續實現技術革新。即使現在是成長股,未來也可能會淪為平庸的循環股。選擇股票最好的方式,還是依據股市行情四階段,並搭配題材風潮順風車的標的,適時選擇才是最好的方法。
股市乍看貌似雜亂無章、無法預測,其實只要掌握週期循環的規律,就取得了投資獲利的關鍵。瞭解股市週期牽扯到利率、業績、股價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判斷是屬於股市循環中的哪個階段,就能知道應該選擇怎樣的股票,搭上週期順風車賺進可觀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