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近一年表現疲軟,在不知不覺中連續破底,以上證指數來看,甚至已經跌到近4年來的最低點,這段時間以來,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轉折?
近兩年來行情的變化
中國本段下跌基本上是從2023年中開始的,在2023年初,一直到5月之前,股市還表現強勁。從2022年底開始,市場一直都期待中國的解封行情,如果回顧當時的新聞,可以看到首先是「疫情防控轉向,中國拚經濟」,再來是「北向資金連n週淨流入,樂觀看待前景」、「中國需求復甦如何帶動全球市場」。
隨著時間經過,再來開始有一些雜音「為何解封效果有限」,隨後是最後希望「五一黃金週將到來,迎反彈商機」,然而黃金週成果有限,搭配房地產市場的狀況,成了壓垮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是「中國經濟低迷,拖累原物料行情」、「外資調降中國全年GDP預測」,政府政策成為市場期待的反轉機會。
中國經濟現狀如何
目前的中國數據仍然偏弱,雖然近幾週公布的12月份數據,有一些成功打敗預期,但那只能勉強說是沒有市場想的那麼差,客觀來說目前仍然是疲軟的狀況,以下看幾個比較大型的數據,GDP則留到後面,用來解釋上週破底的大跌。
首先是主要通膨數據CPI,相比於國際好不容易控制住CPI,中國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這個煩惱,但反過來說,這代表的狀況更糟。中國12月份的CPI年增率為-0.3%,已經連續三個月呈現負數,可以比擬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疫情時的狀況,進入通縮的危機之中。有外商經濟學家認為,這會是中國在1998年亞洲金融海嘯之後,最嚴重且持續時間最長的通貨緊縮。
再來稍微從產業角度來看一下,製造業PMI確實沒有像CPI看起來那麼慘,然而在50榮枯線上下沉浮的狀態,絕對說不上很好,要支撐中國需求止跌恐怕還是沒那麼容易。
中國失業率
在失業率方面看起來和製造業類似,也還是不算太糟,然而失業率的重點是12月數據已經開始上升,根據目前的環境來說,是準備開始連續的上升,還是僅僅是下降中的短期反彈,考量到中國把青年失業率統計方式改變,剔除在學學生的計算方式,相信未來還不好說。
中國房地產
再來我們看到近年來的最大議題-中國房地產狀況,中國地產基本可以說是拖累中國經濟的主因,從最近公布的重要數據來看,「中國7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指數已經連續7個月下跌,目前未見好轉跡象,創下2015年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數據公布之餘,中國做了什麼?
由於中國的經濟型態較為特殊,市場一直在等待政府的政策出台,不論是頻率比較高的降息降準,還是那些每年一次的大會議,市場對於每次會議的聲明可以說是逐字推敲,然而回過頭來看,中國在2023年已兩次降息,暫時可以說成效有限。
近期為何大跌破底
再來到最近的市場狀況,上週三中國大跌破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總理李強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指出,在未採取大規模刺激下,就已經實現去年的成長目標。
2023年的GDP為5.2%,可以說勉強符合市場預期,然而市場下跌反應的是對這段話的兩個潛在風險:
1.2024年可能不會出現大規模刺激,那麼以特別仰賴政治的中國經濟體系來說,無疑是大大減少的推動力。
2.在目前需求已經疲弱的狀況下,未來前景顯然並不好,無法帶給市場任何樂觀的展望,更怕中國進入惡性循環。
未來機會在哪
那麼中國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哪裡呢?要看到好轉,關鍵點是產業的復甦,又或者至少房地產狀況需要稍微撐住。然而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因此和過往一樣,中國政府的政策,會是短線上對於市場的刺激,再來就是看政策效果。
對於2024年,市場的期待在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2023年預算增加的一兆元人民幣將會用在基礎建設,可能導致第一季的政府支出回升,並且中國政府將在2024年3月制定預算,有可能提供額外刺激。(這也是李強的一番話,降低市場對於刺激的預期,導致市場大跌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估值的角度,誇張來說即便中國表現再差,經濟程度十不存一,但如果股市只剩下1%的價值,那想必還是非常值得投資。但這邊的關鍵在於,估值的便宜只能說是相對有撐,經濟的恢復、成長才會帶來動能。
同為新興市場龍頭,市場怎麼看?
最後再補充一下,市場對於中國的悲觀已經很明顯,現在我們把觀察範圍稍微拉高一點,從整體新興市場切入,如果把同為新興市場的龍頭-印度與中國,拿出來一起比較,這一年多以來的變化就更加明顯。
下圖是把印度市場本益比除以中國市場本益比,這張圖的目的是用來觀察,國際資金相對於中國,更加看好印度的程度。
從圖中不難看出,國際市場看好印度的程度遠大於中國,對於印度的展望,基本上是未來幾年能夠繼續高速成長,通膨受到控制,前景一片樂觀;反而對於中國,相信在上面一連串的數據之下,已經很明顯了。
這張圖還能再引出其他幾個議題,雖然中國在新興市場的占比確實比較高,然而中國轉差,並不代表整體新興市場同樣就會陷入衰退,新興市場是一個大範圍角度,從中也是有顯著的多/空因素存在。
再進一步來說,如果投資人有意投資新興市場,那麼要投資整個新興市場指數、新興亞洲,還是挑選單一國家,都需要注意部位的占比為何。
全球影響為何
除此之外,都說中國解封後需求不如預期,拖累全球市場,然而透過上面中國與印度的範例,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的疲軟確實不可能沒有影響,但要說有全方面的打擊,也有點太言過其實。
2023年中國房地產連環爆的時候,曾有人說過可能會是雷曼再現,確實美中都是國際大國,並且危機也都是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發生,然而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經濟體系的運作模式不同。相比於美國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更像是在結界內引爆炸彈,輻射到全球的比重影響要小的多,美國影響了全球,中國甚至都沒有拉下他隔壁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