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潮汐,有漲有落,股市也是如此。順風順水固然爽快,但逆境時如何冷靜應對,才是真正的考驗。當市場風雲變色,危機出現,冷靜的思考就是你最堅實的盾牌。
股市投資的道理與人生是相同原理。行情總有起伏,跟人生會有不如意事的狀況是一樣。面對波動,學習調整心態和策略,能讓你化危機為轉機。
在股海浮沉二十餘年,我親身經歷過無數驚濤駭浪,從個股的突發利空,到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黑天鵝事件,每一次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震撼教育。
今年的市場格外弔詭多變:川普的關稅風暴、股債同步下跌的罕見景象、新台幣在兩天內劇烈升值…這些都非尋常。
但已經常被暗箭打到的我深知,越是危急時刻,越要靜下心來,找出應對之道。
以下是我多年實戰累積的想法,希望給各位一些啟發。
當金融市場突發事件來襲,我的第一步是判斷其本質:是經濟因素驅動,還是非經濟因素導致?
接著,我會評估其影響的層面:是短期狀況,還是會帶來中長期的大衝擊? 請切記,廣泛蒐集各方觀點固然重要,但最終的判斷必須由自己獨立思考,並且自己承擔。
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則是純粹的經濟危機。這類事件會動搖金融體系的根基,引發漫長的熊市,因此需要的又是不同的應對策略,哪就是要接受股市中長期整理。
2020年的肺炎疫情,我判斷為典型的非經濟因素衝擊。歷史經驗告訴我,這類事件造成的股災,往往會在時間拉長後,股市會回歸常態,股市終將反彈。事後證明,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
面對非經濟因素引發的危機,我們可保有更大的操作彈性,甚至可以採取一些逆向思維的特殊策略。
以今年的關稅事件為例,我當時定義為「非經濟性因素的經濟因素」。原因在於,這是政治力量試圖干預經濟運作。但是經濟規律有其內在規則,政治干預未必能完全奏效。因此,當時我就想到,一些基本面強勁的個股可能被市場錯殺,這其實反而是危機入市的機會。
例如,4949有成精密在4月7日跟隨大盤跌停,但隔天便迅速止跌,展現其相對強勢。我當時危機處理策略是:只要股價在相對低點止穩,不再創下收盤新低,就可先觀察後續發展。後來,該股果然領先其他個股展開反彈,甚至創下新高。
危機處理的功力絕非一朝一夕可成,是需要平時不斷磨練和累積經驗。當危機出現的時候,先保持冷靜,理性判斷,然後再制定周詳的應對策略。
唯有如此,才能在變幻莫測的股海中長長久久生存,化危機為轉機。